欢迎您访问湖北教师资格网!本站为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教师资格证官网信息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www.hbea.edu.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教师招聘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时间:
2018-12-20 16:18:29
作者:
陈老师
阅读:
来源:
湖北教师资格证报名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教师的一般智力水平似乎同教学的成功有高相关,但事实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从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进步,从校长和监督人员的评定来看,同教师的智力水平仅只有微小的相关。

2.【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3.【答案】A。解析: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因此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学习者属于避免失败者。

4.【答案】D。解析: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发展和丰富,教师专业素 质不断成熟的过程。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5.【答案】A。解析: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解析:认知性是指问题解决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即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

11.【答案】B。

12.【答案】A。解析:学习风格包括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其中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如声、光、温度等),对一天内的时间节律以及对接受外界信息的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

13.【答案】C。解析:场依存学生偏爱听取他人意见,但自制力比较差,善于沟通合作,因此适合合作学习。

14.【答案】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D。解析:学习者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有结构的问题,它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都是具体明确。

26.【答案】C。

27.【答案】C。

28.【答案】D。

29.【答案】B。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此类知识。

30.【答案】B。

31.【答案】C。解析: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

32.【答案】C。

33.【答案】B。解析:在关注情景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4.【答案】C。解析: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35.【答案】B。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

36.【答案】D。解析: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小明的妈妈撤销了洗碗的厌恶刺激,增加了小明完成作业的行为。

37.【答案】B。解析: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教师的表扬与反馈属于效果律。

38.【答案】A。

39.【答案】B。

40.【答案】B。解析:得到老师的赏识属于社交需要,也是需要被爱的一种表现。

41.【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题目中,狗鼻子的构造是原型。

42.【答案】C。解析:继时性认识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同时性和继时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而是认知方式的差异。

43.【答案】B。解析:所谓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44.【答案】C。

45.【答案】B。解析:青少年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青少年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方面并不平衡,生理发展快于心理发展,这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

46.【答案】C。

47.【答案】C。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C选项没有出现高原期。

48.【答案】D。解析:场独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观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49.【答案】B。解析: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因素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

50.【答案】B。解析: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题干中学生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而欺负其他同学就是观察学习。

51.【答案】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入乡随俗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属于迁移。

52.【答案】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因此,答案为B。

53.【答案】D。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的期望效应。

54.【答案】C。

55.【答案】D。

56.【答案】C。

57.【答案】C。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58.【答案】A。解析:有意义学习含义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而机械学习不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不强调对新知识的理解。

59.【答案】B。

60.【答案】B。解析:该老师的做法是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和进步,体现其了解课堂评价的理论技术,通过评价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学习。

61.【答案】B。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变式来帮助学习者辨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通过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促进对概念的灵活应用。题干中“含直角”是本质特征,变换“直角的方位”是无关方面的特征,为的是突出本质特征。

62.【答案】A。

63.【答案】B。

64.【答案】B。

65.【答案】B。

66.【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指模拟实物的直观方式。

67.【答案】A。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8.【答案】C。

69.【答案】C。

70.【答案】C。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71.【答案】B。

72.【答案】A。解析: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其中测验法是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其中,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故答案应选A。

73.【答案】D。解析:艾里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不合理观念导致了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所以,此题选D。

74.【答案】D。

75.【答案】A。解析: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76.【答案】B。解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应得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77.【答案】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78.【答案】A。解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增强记忆的方法包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要及时、复习要合理、复习方式多样化、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适当超额。

79.【答案】A。解析: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例——规法”,一般是先给出一个定义,接着呈现几个例子,然后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说明这一定义的。

80.【答案】B。

81.【答案】A。解析: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消极性和 枇判性的部分,指导人们该怎样活动,当其做了违背良心的事就会产生犯罪感.后者是 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例如—个儿童希望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由超我中的自我理想部分所引起的。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82.【答案】A。

83.【答案】C。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84.【答案】B。

85.【答案】D。

86.【答案】A。解析: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和创造力等,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87.【答案】A。

88.【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比例智商的计算的考查。小明5岁,通过了所有5岁和6岁的题目,所以具有6岁的智力年龄,根据智商公式IQ = (MA/CA)×100,得出小明的智商是12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9.【答案】B。解析:A指向了具体事物--图书馆,是指向功能;CD属于维持和调节功能。

90.【答案】C。解析:应激是指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强调外界的压力。考试怯场属于应激。

91.【答案】C。

92.【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注意的品质的生活中实例。司机开车手脚耳眼并用体现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指向不同多种的对象活动。因此,本题选择B。

93.【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预定目的的注意,题干当中学生注意到球场的欢呼声是被动的、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属于无意注意。

94.【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首创的视觉悬崖是一种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用来评估婴儿深度知觉的一种能够产生深度幻觉的平台式装置。

95.【答案】A。解析: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96.【答案】A。解析:强度律指的是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抑扬顿挫是说教师语言的感知强度很高,所以是强度律。

97.【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98.【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

99.【答案】C。解析: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而开始记得单词比中间牢是因为开始只受后摄抑制,不受前摄抑制,AB选项说的不全面,不能选。

100.【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其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101.【答案】A。解析: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是非言语沟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信号意义。

[page]

102.【答案】C。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将需要系统分为七个等级的说法,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03.【答案】B。解析:非智力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强化作用。题干中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属于兴趣,故选择B选项。

104.【答案】D。解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2)内容: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105.【答案】A。解析: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因此“老谋深算”是指晶体智力。

106.【答案】B。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B选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07.【答案】C。解析:粘液质典型的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108.【答案】B。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09.【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自我,位于人格结构中间层,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110.【答案】B。解析: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题目中一些同学虽不赞同,但碍于群体压力表示同意,这种行为属于从众。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2.【答案】ABCD。

3.【答案】AB。

4.【答案】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5.【答案】ACD。

6.【答案】ABC。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7.【答案】ABD。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8.【答案】ABCD。解析: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愉悦的刺激,增加个体行为发生的概率,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呈现了愉悦的刺激。

9.【答案】BD。解析:二者都是无条件反射。

10.【答案】ABD。解析: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故C项说法错误。

11.【答案】BCD。

12.【答案】ABCD。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

13.【答案】ACD。

14.【答案】BCD。解析:心智技能的特点是(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15.【答案】ABCD。

16.【答案】AB。

17.【答案】ABCD。

18.【答案】ABD。解析:A项属于监控策略,B、D两项属于调节策略,C选项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

19.【答案】ABCD。

20.【答案】BD。

21.【答案】ABCD。解析: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的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22.【答案】BC。

23.【答案】ABC。

24.【答案】BC。

25.【答案】AB。

26.【答案】ABCD。

27.【答案】ABD。

28.【答案】ABD。

29.【答案】ACD。

30.【答案】ABD。

31.【答案】CD。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例如一题多解等。

32.【答案】ABCD。解析:遗忘的原因:

(1)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代表人物:巴甫洛夫;(2)干扰抑制说,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3)同化说,代表人物:奥苏伯尔;(4)动机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5)提取失败说,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33.【答案】ABC。解析: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权威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2)放纵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有时会失控。孩子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唯我独尊等。(3)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就本题而言,专制型指的是权威型,故而选ABC。

34.【答案】ABC。解析:依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而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是低层次的,是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而结成的集合体。联合群体是中间层次,其特点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目的,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有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共同的活动较多,因而发展为联合式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35.【答案】BCD。解析:教师上课要讲究艺术,以适当的教学速度,做到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考虑的是对无意注意的影响。因此选择BCD。

36.【答案】ACD。

37.【答案】ABC。解析:职业倦怠有三个方面表现:(1)情绪耗竭;(2)去人性化(去人格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保持距离;(3)个人成就感低。

38.【答案】ABC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39.【答案】AD。

40.【答案】AB。

三、判断题

1.【答案】×。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中的中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2.【答案】×。负强化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展的频率;而惩罚是指通过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减少行为发展的频率。负强化不等于惩罚。

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3.【答案】×。练习时技能形成的关键。在练习的初期技能增长的速度较快,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会出现停止不前,甚至会暂时倒退的现象,在练习的后期会缓慢地增长。

4.【答案】×。负强化是在某一目标行为之后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强化行为的过程。而惩罚是抑制或者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的方法或者过程。负强化不同于惩罚。

5.【答案】×。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因此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与经历,并不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6.【答案】√。解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之中。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型、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

7.【答案】√。解析:个体性格存在差异,一个人的性格总是他全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而且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总是统一的。

8.【答案】×。解析: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粘液质气质相对应。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解析:直接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发生的兴趣。题目中观众对诗词感兴趣从而引发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喜欢,属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为直接兴趣。

14.【答案】√。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一面红旗不管环境的亮度变化与否,都能够知觉为红旗,属于颜色恒常。

15.【答案】×。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指的是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所以题目中“想起来母亲的笑容”属于表象,而非想象。

16.【答案】√。解析: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目中列出发散项目维度多,即方向多,类型多。

17.【答案】×。解析:并列组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18.【答案】√。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联系的。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其中内部动机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19.【答案】×。解析: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20.【答案】×。解析:感觉后象是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比如眼睛看会亮的灯泡,之后把视线挪到旁边的墙上,会有一个灯泡的样子。而题干中的吃过糖后吃橘子,觉得橘子很酸,这是一种感觉对比中的继时对比,指的是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统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这是两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味觉产生的变化,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外部环境因素

第一,社会文化背景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某些传统教育观念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第三,学校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明显的影响。

第四,教师群体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第五,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影响。

教师的主观因素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与外部因素相比较,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和自我概念。

2.【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与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3.【参考答案】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教学至少有三点意义:

(1)儿童通过内化过程来学习,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学生的楷模。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学具有重要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促使儿童能够在发展区的差差距之内向前发展。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当儿童不适应学校语言时,教师需要塑造而不是破坏儿童的自然语言。

六、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材料体现了学习迁移的思想。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首先,学习迁移从迁移的结果来看,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材料中,学生发现英语语法的学习促进语文语法的学习、电子琴促进钢琴的学习,就是正迁移的体现。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材料中,学生感受到学习自行车不利于三轮车的学习,就是负迁移的体现。

其次,学习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看,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之分。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材料中,学生们感受到的迁移过程,都是先学习的活动对后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因此都属于顺向迁移。

(2)教师应当利用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①精选教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选择精炼的教材,对促进学生的迁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迁移。

③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顺序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而迁移的规律也在其中。

④教授给学生迁移的策略,提高学生迁移的意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迁移的策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

2.【参考答案】

(1)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提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难易程度有所变化。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2)案例中班主任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欠妥。

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较复杂或困难的任务中,保持较低水平的动机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冲击中考状元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任务,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向吴某表达大家对他的期望,加上吴某自身也暗下决心,外界和内在的双重压力,在过高的学习动机强度下,致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到了吴某的身心健康。

(3)面对案例中吴某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建议学生适当降低学习动机,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反而能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②家长和老师给予吴某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吴某的心理负担。

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对成绩有清醒的认识,不是一味追求分数,而重在掌握知识本身。

④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缓解紧张情绪。

湖北教师资格证报名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